很多人都知道,由于对未来预期的不乐观,去年国内居民存款创出新高。根据央行的数据,去年全年人民币存款额增加26.26万亿,同比多增6.59万亿,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.84万亿,大幅高于2021年九点9万亿的新增额,同比多增接近8万亿,刷新历史记录。

人名币存款统计图
而在居民存款创出新高的同时,也让不少人动起了小心思。例如1月24日,四川农业大学的某位经济学教授就发布了一篇文章,而标题就是《对50万以上存款征收高额利息税,促消费的最佳途径》,此文章一出,自然是骂声一片。

专家认为对50万以上存款征收高额利息税
也许是因为骂的人太多,这位教授后来默默地把最受争议的那一段给删了,可见心里也是有点虚的,那么这篇文章究竟想表达什么呢?其实原文内容并不长,意思也挺明确。文章认为,目前中国高收入人群是带动消费的大头,所以必须用政策刺激他们多消费,以此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。
而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,中国居民人均存款8万元,还有0.37%的人存款高于50万。并且从这一数据,该教授还推导出全国有500多万个家庭存款在50万以上。再根据上面两点得出结论就是要对富人多收税。具体建议就是对存款50万以上的住户家庭征收高额利息税。

存款余额涨势图
不难看出,这位教授的出发点是要对富人多收税。在国内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当下,这个出发点当然是没有问题的,而真正问题其实出在了对应方式上。
先看几个关键词:50万以上存款,富人,高额利息税。需要注意,原文说的是存款利息税,不是存款税,顾名思义就是对存款的利息收取所得税。

在国内对存款利息收税早已有之,是后来才暂停征收的。中国的利息税始于1950年,并于1959年停征,然后又于1999年重新开征,一直到2007年都是20%的税率,此后一年降为5%,并于2008年10月暂免征收利息税,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。
为什么存款利息税会暂免征收呢?官方是这么说的,为了减少因物价指数上涨对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收益的影响,降低广大中低收入储户的税负,国务院才做出了暂免征收的决定。说人话,就是把钱存在银行里面,资金已经跑不赢通胀,钱是越存越贬值,如果还要对着原本不多的利息再收一层税,那简直是残酷无人道。当时连官方自己都看不下去了。

利息税一降再降
那么对特定人群,也就是对富人单独征收利息税有没有意义呢?很多人不知道。其实征税本身也是有成本的,而且并不低。所以与其这么干,还不如直接降低大额存款的利息,存款越大,利息越低,存款利息梯度下降,这样做更直接也更方便。
但真要是这样,这些所谓富人会怎么样?他们会把钱拿去消费吗?答案很明显,肯定不会。这些财富规模最大的人群,一旦他们发现政府开始针对他们,甚至连最基础的存款收益都要染指,那他们的第一反应不会是消费,也不是投资,而是跑路。

收高税会让富人跑路
还有,50万这个存款数被原文很武断的当成了区别普通人和富人的分界线。那么问题来了,有50万存款的人真的就可以称为富人了吗?如果拿人均存款数来比,有50万存款的人显然远超平均水准,但是和房价一比,50万简直微不足道,在二线城市都不一定够交首付,更不要说北上广深了。
有50万的人,可能真的是个有钱人,但也很有可能只是正在存钱买房的打工人,道理很简单,存款并不代表真正的财富,那如何来辨别哪些是富人群体呢?

穷人/中产/富人
其实在一些发达国家,这套机制已经很成熟了,他们可不光是盯着存款,更是在盯着资产,包括收入、存款、有价证券、不动产等等全都统计出来,然后以此征收所得税、房产税、遗产税等,当然越有钱的收的越狠,这样做的初心其实差不多,劫富济贫,减少贫富分化,避免有产阶级,通过租房子或吃利息的方式变成单纯食利阶层,从而脱离生产。
不过,高额的税收将不可避免的加剧财富出逃,如何成功避税也成为很多发达国家富豪首要考虑的问题,海外账户的转入和多家公司的成立成为了避税的常用途径,还有成立基金一样也是为了避税。

再就是原文里,500多万个家庭存款在50万以上,这个结论也很有问题。该教授一开始提到的50万存款是以个人为单位的,而且他也说了,这部分人只占总体的0.37%,按照14亿的人口基数来算,就是有500万人左右。但是一转头转嫁又将500万人粗暴的等同成500万个家庭,并以此为由要求向存款超50万的家庭征高额消费税,这显然就错的离谱了。
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一个家庭通常都不一个人,而是包含至少两个有经济收入的成员,遇上买房这种大事,更是一家几代人六个钱包一起上。将这部分家庭划作有钱人,向他们征高额税费不公平也不合理,唯一能起到的作用只能激化社会矛盾。

一个家庭几代人在看房
即便退一步说,一样还是要向富人多征利息税,将征税的起点提高,并且加固围墙,防止财富出逃。那么,是不是能刺激消费,提振经济了呢?
首先,富人之所以能叫富人,肯定已经是不差钱的,房子、车子这种刚需早已完备。至于享受性的消费,哪怕没有政策刺激,他们自己也早就安排上了,这个群体也不太可能因为政策的变化就去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。所以流向社会的钱并不会怎么变,就算多了一份水,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大需求而言,依然是杯水车薪。
而且富人花的再多,一日也只能吃三餐,住个房子也总不能住在故宫。说到底,富人毕竟是少数,真正能拯救经济的并不在富人的消费,而在于那99%的普通人以及中产的消费。

富人的游艇周末
也许有人会问,那如果换个方向向所有人都征收利息税呢?能不能把存款刺激出来?目前中国的消费主力主要集中在15岁到4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。然而,对于这些消费主力,大多数家庭其实都是没有多少存款的,其中很多人都是月光族,甚至有很多家庭是提前透支未来的收入来消费的。
所以我们看到有很多年轻家庭非但没有存款,反而有大量的债务,这些债务包括房贷、车贷、消费贷以及各种网络小贷。这些年轻家庭大多数都是寅吃卯粮,每个月的收入当中大多都是用来偿还债务,根本没有多余的钱用于存款。所以并不是这些家庭不想拿存款出来消费,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存款,即便征收高额存款利息税,对他们也没有任何影响,也起不到刺激他们消费的任何效果。

而对那些有高额存款的中老年人来说,即便征收高额利息税,同样也起不到促进消费的效果,现在有一些中老年人经过一辈子的努力之后,确实有不少存款,但这一人群的消费观念与欲望本就较弱。
很多人平时有钱也不敢消费,他们更担心未来可能出现各种不确定因素,因此都更愿意把钱存在银行里面,求一个安稳,以防万一。对这些中老年人来说,即便征收高额利息税,相信他们也不会把钱拿出来消费。

银行存款
他们大概率只会有两种选择,一种是继续把钱放银行里,哪怕利息少一点,无所谓,只求本金安稳就行,再一个是他们有可能把钱从银行里面拿出来,然后再拿去购买其他理财产品。
所以,不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说,想用存款利息税来刺激消费,无异于缘木求鱼。其实,不要老是把目光盯在老百姓的存款上,而是要想其他办法来促进经济的增长,促进消费的增长,目前普通人和中产阶层的消费大头显然就在结婚和生育上面,现阶段结婚和生育的成本对于99%的人来说都太高了,才导致了人们不敢消费,或者没有能力去消费,所以根本问题摆在那里,问题不解决,再怎么刺激,老百姓也不会去盲目消费。

反之,只要问题解决了,就算没有政策刺激,老百姓也自然会消费。想要拯救疲软的经济,只能从两方面下手:
一是不仅刺激消费,更要刺激生产,休养生息不折腾,让企业安心发展,解决就业问题,在人们普遍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前提下,提高员工的福利。
二是降低住房、教育、医疗等刚需消费的成本,让老百姓有消费的底气。
生活中的几座大山基本解决了,谁还会不愿意消费享受呢?所以,道理其实一直都是这样简单,根本不需要特别专业的知识,不外乎是基本的人性而已。